第二单元理解性默写过关检测
时间:30分钟 总分:100分
《论语十二章》
1、《论语·颜渊》中,“ , ”两句,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观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的句子是:“ , 。”
3、孔子用在《论语》中,用“ , ”两句阐释文与质的关系。
4、在《〈论语〉十二章》中,“ , ”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对追求真理的态度。
5、新时代的广大青年,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要勇担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曾子所说:“ , ”
6、《旧唐书·魏征传》中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 , ”两句。
7、《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除了不应追求物质享受外,还需要“ , ”才称得上好学。
8、《论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有长处的人,还要以有短处的人为警戒的句子是“ , ”。
9、《论语》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 , ”的要求
10、《〈论语〉十二章》中表现文采和质朴兼备才有人格魅力的两句是“ , ”。
11、《〈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了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
1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 ”。
1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 , ”,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1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 ?
1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 ,而能够持之以恒则是因为“ ”。
《大学之道》
16、《大学之道》中写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祥,思虑精祥才能处事合宜的句子是:“ , ”。
17、《大学》中写知道应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够做到心不妄动的句子是“ , ”。
18、《大学》中写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的句子是:“ , ”。
19、《大学》写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的句子是:“ , ”。
20、《大学》用““ , ”。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为为人处世的根本。
21、《大学》中,论说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的句子:“ , ”。
22、《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 ”,修身的前提条件是“ ”。
23、《大学之道》中,写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的句子是:““ , ”。
24、《大学之道》中,写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的句子是:“ , ”。
25、《大学之道》中,写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的句子是“ , ”。
26、《大学之道》中的““ ”说明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 ”则说明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27、《大学之道》中,写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的句子是“ , ”。
28、《大学之道》中,论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后意念才能真诚的句子是“ , ”。
29、《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安好的重要性。
30、《大学之道》中,写修养品性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 , ”。
31、《大学之道》中,写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修养品性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的句子是“ , ”。
32、《大学之道》中,写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的句子是“ , ”。
《老子四章》
33、《老子》第二十四章中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自我夸耀之人的劝谏。
34、了解别人很重要,认识自己更难能可贵,在《老子》四章中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 , ”。
35、《老子四章》中劝诫人不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两句是:“ , ”。
36、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绸缪,在《老子四章》里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的句子是“ , ”。
37、《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常常是在接近成功时候失败了,即“ ”,
如果能做到“ ”,就不会失败。
38、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 , ”。
39、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 , ”。
40、荀子在《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老子》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 ”这些名言都启发我们做事要从点滴做起。
41、老子以车轮为例,形象说明“有”与“无”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42、在《老子》第三十三章中关于有志和长久的精彩论述是:“ , ”。
43、《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的“ , ”认为知己知彼才是聪明人。
44、老子在阐释治国之道时,连举三个现象说明事物是不断积累和发展的,其中以建筑为例进行阐释的句子是“ , ”。
45、《老子》第二十四章中用“ , ”来比喻急躁冒进,自我炫耀,反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46、《老子》第三十三章中, “ , ”两句表明人的肉体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的精神可以永垂千古,那才是真正的长寿。
47、《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房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 , ”的结论。
48、老子认为,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所以出现“ , ”的结果。
49、《老子》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其中“ , ”两句是对自我夸耀之人的劝谏。
50、《〈老子〉四章》中,老子认为战胜他人与战胜自己的结果不同的句子是“ , ”。
答案
《论语》十二章
1、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2、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3、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4、朝闻道 夕死可矣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1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人而不仁,如礼何”。
13、可以群,可以怨”
14、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5、“吾止也”,“吾往也”。
《大学之道》
16、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17、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18、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19、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20、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22、先修其身”,“先正其心”。
23、“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24、“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25、“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26、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27、“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28、“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29、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0、“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31、“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32、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老子四章》
33、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5、“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3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37、“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
3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9、“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0、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4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42、“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4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4、“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4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46、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47、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8、“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49、“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5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注:内容来源公开信息,若无意侵犯了你的版权,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一定妥善管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靠谱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